米志明 - 非常财富


甜蜜的事业连着富民路  科技致富的蜂业领军人

米志明

 

 

发榜文

 

  米志明,1950年出生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北关村,他自幼喜欢蜜蜂,从1972年开始养蜂,从事蜜蜂事业30多年,他不断学习,不断深入研究蜜蜂、开发蜜蜂产品新品种,共申请专利7项。多年来开发出蜂王浆、蜂胶、蜂花粉、蜂蜜四大类80多个品种的蜂产品,都对人体有食疗保健作用。同时他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冯教授、房教授合作研究利用蜂产品与蜜蜂的蛰针相结合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高血脂等疑难疾病,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多年来米志明应邀5次参加国际蜂疗保健学术研讨会,20多次参加全国学术论坛会。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学术研讨会上共发表论文18篇,其中有2篇评选为全国优秀论文,有1篇论文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蜂疗保健学术研讨会上参加研讨,被翻译成英、日、中、韩四国文字版本,受到国际蜂疗研究会的重视。米志明任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山西省蜂业协会副会长、省科协常委、省农技协常务理事、政协委员等职。

 

一、苦难的童年

 

  1962年,全国连续三年农业自然灾害,被称为“非常困难时期”,大批城市非农业人口被压回农村。志明弟妹四个随母亲从省城太原回到原籍忻州,寄住在解原乡佐城村的外婆家。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全靠母亲一人支撑着。那时的志明才只有11岁,在四个子女中排行老二。
  志明的外婆家解放前算得上是殷实的庄户人家。村里讲究“女嫁高门”,当时的米家称得起“豪门望族”。志明的爷爷米佩芬是清光绪二十二年举人、进土第,曾任河北省直隶州知府、阎锡山督军府秘书长、山西大学教授等职。一九三六年日军侵华后他不愿伺敌,退职回家休养(解放后被推选为忻县第一届政协委员)。父亲米大东毕业于太原市新民中学,解放前曾在忻县、新绛、代县等地警察署任事,后升任阎军中校参谋、陆军军官军校教导处教导主任等职(因历史问题——属国民党县团以上军政要员,1958年被政府关押,1976年特赦回家)。志明可谓是官宦人家子弟。然而1950年才出生的他却享受的是“黑五类子女”的待遇。在那“阶级斗争天天抓、年年抓”的年代。家庭出身即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志。低着头做人的社会地位、长期寄人篱下的生存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塑造了他忍让内向的性格和忍辱负重的精神。而志明回忆说:“社会环境对我的成长影响固然大,而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我的影响更大”。志明的母亲虽说是大家闺秀,但她继承了祖上勤劳俭朴、乐施好善的传统和家风。“六二压”回村后孩子们尚小,最大的女儿13岁、最小的才7岁。为了维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她一妇道人家,既当男又当女,操持里里外外,她跟人们说,只要把孩子们拉扯大,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她冬不避严寒、夏不避酷暑,风雨无阻同生产队的男劳力一样坚持常年参加劳动。脏活累活别人不愿干她干,工分低的农活没人做她做。有一年夏天,几天的阴雨,生产队的牲口缺草断料,队里安排割草,人们嫌湿不愿干,她默默地拿着镰刀绳子冒雨下地了。中午她浑身泥水,背着一大捆草进村后已经疲惫不堪,在一个泥滩里滑倒了,几经挣扎爬不起来,街里避雨的几个人赶去把她扶起后看到的是一个嘘嘘喘气、满脸贴挂着碎草乱发的泥人,竟一时认不出是她,看着她拖着擦伤的腿半天直不起腰来,扶她的几个人都哭了。她和睦邻里、热肠助人,街邻修房垒墙本是男人们的事她也要参加,她说:“帮钱帮不上,帮些苦力也行呀”。她的遭遇,她的为人品行赢得了人们的同情、钦佩和敬重。老人家终因积劳成疾,五十八岁便离开了人世。至今十几年了人们怀念着她,而志明的身上折射着她母亲的德和行,人们都说,志明是他妈的影子,志明也如是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志明便懂得替母亲分愁解忧,他放学后,一块的小同学们都蹦着跳着玩去了,而志明却放下书包背起罗筐不是捡柴就是拾粪,放假后给队里放牛割草赚工分,从来不知什么叫玩。他在学校是品学兼优的尖子生,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帮助母亲供弟弟妹妹念书。十五岁他刚考入初中,便放下心爱的书包,离开书声琅琅的校园。操起了镰刀锄头,成了生产队里的“小社员”。虽然他年岁小,身体单薄,但凭着股韧劲和毅力,从不惧脏活累活。记得到他18岁那年,队里选派青壮劳力到附近粮站当搬运工,近二百斤重的粮包差不多是他体重的二倍,已是呵气成霜的寒冬,他们穿的棉衣都被汗水湿透了,累的走路都抬不起腿来,好多人干不完三天就要求换班,前后调了八个轮回,而始终坚持下来的只有志明一人。他说:“人家们身强体壮,靠的是气力,咱身小力薄,凭的是毅力,这是母亲传给我最珍贵财富”。
  一九六七年的一天,志明进城看望伯父,见伯父院子里放着两箱蜜蜂,小蜜蜂腿上带着沉甸甸的花粉团匆匆忙忙、进进出出,守卫蜂则一丝不苟地盘查着每个进入蜂箱的蜜蜂,惟恐一个外家族的蜜蜂混入。伯父看着他专注入迷的样子又给他讲了蜜蜂团结越冬,奋勇御敌,勤劳采集,造脾酿蜜等许多有趣的故事,他幼小的心灵被小蜜蜂的精神折服了。回到家,志明央求母亲给他买一箱蜜蜂,母亲看着儿子渴望的眼神,实在不忍心拒绝,却又下不了决心,囊中羞涩拿不出。一箱蜂要花100多元钱,而队里的一个工值才五、六角钱,一箱蜂差不多是她一年的工钱。小志明体谅母亲支撑这个家是怎么过的,再不敢向母亲提起买蜂的事了。但他一有空就跑到伯父家或邻村去看蜂,回来说的都是些“蜂”话,夜里梦话还是蜜蜂。“可怜天下父母心”,看着入迷蜜蜂后少精无神的儿子,母亲心软了,她筹划了半天,跑了五六家要好的邻居借来80元钱,变卖自家圈里的十来只母鸡,凑够钱后给志明买回一箱蜜蜂。从此志明开始了他的养蜂生涯。
  刚开始养蜂,没钱买木料做蜂箱,就自己动手黄泥砖头垒蜂窝、自己钉巢框、扎蜂刷、制刮刀……,再不敢向母亲开口要钱买蜂具。早晨,天刚蒙蒙亮,听到院里蜜蜂嗡嗡的出巢声,他就睡不着了,循着蜜蜂飞的方向跑几里路看蜜蜂在花朵上采蜜;吃饭时端着碗蹲在蜂箱旁乐滋滋地看着蜂儿出出进进,边吃边看,碗里没饭了,他还筷子不停地伸到碗里夹东西,直到人提醒,他才恍然一笑,意识到是一只空碗;晚上总要提着灯看蜜蜂安然入巢他才回去睡觉。人们说志明是一个“蜂痴”。
  在当时,养蜂是一项还没普及的养殖项目,不少人怯于蜂蜇不敢问津。开始学养蜂,志明连一顶蜂帽都没有,常被蜇的眼泡脸肿。一次志明的蜂随同别人的蜂群从西山转场地,因缺蜜,蜂很不温顺,刚开箱就一大伙蜂冲出来追蜇人,几个老师傅被蜇的无法伸手,志明说:“我不怕、怕蜇就不能养蜂”,但是不怕蜇不是不挨蜇。他根本记不清被蜇了多少次,最后还是坚持把蜂箱整理好,师傅们说:“小子好样的”,由衷地跷起了大拇指。第二天早晨在转场后回家的路上,碰到昨天还和他一块在粮站打工的一个同事,他便主动跟人家打招呼,对方看到的是一个粗脖子、大脸庞、眯缝眼的大胖子,半天不敢认,他只好自报名姓。对方才听出是志明的声音。回家后,母亲见状心疼地劝他:“算了吧,咱们靠勤劳吃苦,干哪行不行为甚非要养蜂?”他却认为“被蜂蜇是怪咱不懂蜜蜂的习性,不是蜜蜂天生爱蜇人。”他一边请教别人、一边在实践中摸索,常常晚上跑十几里,拜师求教。那时,他连买一本书都买不起。记得志明和队里的几个年轻后生被派到城里木材公司当搬运工,每天给两角钱的补助,他每天要带着干粮往返30多里路,顿顿中午饭是啃窝头、喝冷水,从来舍不得吃一碗面,因为这两角钱就是他们一家人惟有的“机动资金”。但是,他想把每天的两角钱积攒起来买一些养蜂学习资料。一天中午他进书店看好一本养蜂工具书,粗略地翻阅了一下便令他爱不释手,再看标的书价是一元五角,他茫然了。他的补助是一星期领一次,他才带着刚攒够的一元四角钱,差一角,他把心爱的书不情愿地放归书架,怏怏地离开书店。第二次领到补助后,他赶紧跑到书店买回那本书。后来他说:“那本书是我学习养蜂的第一位老师”。尽管书里讲的是一些基础知识,十几年了,它的内容已经落后,但至今还珍藏着。在经历了一段被蜂蜇的过程后,他逐步摸熟了蜜蜂的习性和生活规律,很少再被蜇了,人们说是他经常喂饲,蜜蜂认他是主人,其实是他摸索总结了一套看蜂的要领:

春秋早晚天气冷,箱外观察少看蜂,
刮风下雨均不宜,炎夏防暑避高温。

揭箱盖箱莫磕碰,提脾轻巧姿势正,
缺食子少蜂性暴,蜜足粉充定温顺。

看蜂先要洗净手,不吃葱蒜不喝酒,
浑身莫带邪异味,浅色衣衫紧袖口。

检查站在箱后侧,拦挡进出容易蜇,
一旦遭袭不要慌,盖好蜂箱再检查。
养蜂挨蜇平常事,蜇过洗去蜂毒味,
碱水肥皂能中和,反应服用抗敏剂。

  1975年,志明的蜂群已发展到十二箱,取蜜300多公斤,收入600多元,加上当年队里的劳动分红400元,总收入达到1000元。一家人从未见过这么多钱,大年除夕母亲把钱拿出来,数了又数,包了又包,藏放进柜子里,对志明弟妹四个说咱们虽说有钱了,但这个年更要俭朴些。这钱攒着有大用场哩。她筹划着要用这笔钱圆自己多年来未醒的一个梦。十几年来母亲拖带着他们弟妹四个沿街问房流动居住,经常嘱咐他们不要和外边的孩子们吵架,要爱护好房东家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要规规矩矩的,听大人们的话。尽管他们一家大小都是小心翼翼地做人,但也免不了发生些磕碰摩擦,都是母亲主动承担责任,赔礼道歉,没有一次敢说是自己有理做得对。志明回忆时说:“十几年来母亲委曲求全、忍辱负重,满肚的心酸泪水,一直企盼着好歹有一个窝。第二年春,我们家便花700元钱买了一所空院子,又花500元钱建起三间房(其实是三间无柱无檩无椽无瓦的茅房)。乔迁那天,全家人又叫来亲朋好友热热闹闹的庆祝了一番,母亲脸上绽出了少见的笑容 —— 我们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家。”
  搬家那天,志明专门把蜜蜂也搬进新宅,要让蜜蜂也一块分享主人的喜悦,他说:“从那天起我才真正品尝了安居乐业滋味”。
  到了1977年,他的蜂已发展到十六、七箱,已经解决住房问题的志明,春风得意,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虽然还是业余养蜂,但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多了,每逢转地放蜂,他白天队里劳动,早晚跑蜂场,有时不得不占用白天的劳动时间,耽误队里的出勤。尤其是村里发现他带着蜂蜜回来,引起人们的议论,说他不务“正”业。没过多久,他的事业被划入“资本主义”,他的蜂群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一时全家人都慌了手脚。晚上家庭会上,全家人都说把蜂卖了省心,惟独志明舍不得,这是他六、七年的心血啊。他把蜂群化整为零,小群留在自家院里用秸秆遮挡起来,留一些隙缝让蜂曲折出进,大群则乘夜深人静搬到外村的亲戚、朋友家,公开的副业生产被迫转入地下,直到第二年春天,风头过去了,他才把院里的蜂群撤去伪装,转出去的蜂群倒回来,1978年三中全会的召开政府重新提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出台了农村发展多种经营的有关政策,养蜂业取得了合法的身份,迎来了养蜂史上的第一个春天。从此,养蜂名正了、言顺了,志明胆大了,气壮了,他把全部身心投入了养蜂。这一年,他的蜂群发展到二十多箱,收获蜂蜜800多公斤,相当他往年在队里劳动四年的收入,他高兴地对人们说:“摇蜜机一转,给个县长的差事也不干”。他尝到了养蜂的甜头,更加热爱他的甜蜜事业。

 

二、初露锋芒

 

  1983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大包干责任制,这时志明的蜜蜂已滚动发展到了30多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蜂专业户。同年他被推荐为全市的养蜂专业户代表,选送参加了在阳泉市举办的山西省养蜂技术培训班。会上他聆听了有关领导和专家们关于国内外蜂业发展形势的报告,感到忻州以外的天更大、路更宽。通过一个多月的培训,他第一次较系统地学习了蜜蜂的饲养管理技术,结识了一批养蜂界的老师和蜂友,而更大的收获是他的视野开阔了,看到了养蜂业宏大的生态效益和广阔的蜂产品市场,找到了当地传统养蜂和新法养蜂的差距和潜力。阳泉会回来,他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想:忻州地面这么大,从高山到盆地平原,人工栽培的和野生的蜜粉植物资源这么多,蜂却养的很少,发动广大农户养起蜜蜂,那该是多么大的一项赚钱产业。人家南方和一些蜂业先进地区已经推广普及了人工育王,脱花粉、取王浆、采蜂胶、产蜂蛹等一大批先进的养蜂技术,收取的蜂产品达五、六种之多,单箱收入在三百元以上,而忻州的蜂农至今只懂的养蜂取蜜,单箱收入不达人家的三分之一,差距太大了,他决心把自己在培训班学到的知识和听到的信息尽快传递给忻州的蜂友们,合力推进忻州蜂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忻州养蜂业的经济效益。他的设想是宏伟的、诱人的。他一回来就马不停蹄地在忻州的蜂农当中现身说法,奔走游说,宣传阳泉培训会的精神、推广养蜂科研成果和新技术,很快在全市养蜂界引起很大的反响,都说咱们这个行业太封闭,咱们忻州太落后,不学人家就不行了。然而在具体落实实施措施时多数人后退了,有的讲“条件差”,有的怕风险大,还有的对新技术半信半疑,只有少数年轻的表态“可以试一试”,志明原来满腔热情一下子凉了半截子,他领教了传统保守习惯的顽固和推广科学技术的难度。他不服气,他要做出个样子来给大家看,他要用事实说服教育众人。他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购买实施计划所需的隔王板、王台条、移虫针、脱粉器、雄蜂巢础等配套蜂具,没想到当地的蜂农没一个能给他提供供货渠道或商品产地,就连这些蜂具的名称,过去闻所未闻,还是第一次听他说。无奈他写信给他授课的王建业老师,才知道本省内买不到他要用的蜂具,都得到外地购置。他已经向忻州的蜂农们表了态,决无退路,而志明的性格更是认准的路子不回头,按照王老师提供的信息,概没出过远门的他带着一本地图立即上了路。
  他跑遍北京市的宣武区、丰台区;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浙江省慈溪市、萧山市等地的蜂具生产企业和经销门市才买全了所用的七八种蜂具,他买蜂具花了200多元钱,而差旅费竟支出600元钱,回来后他立即在自己的蜂场展开实验,遇到问题就翻资料看笔记,实验相继成功,周围的蜂农三三五五相偕到他的蜂场,观摩取经,认可、接受了他引进的技术,他被人们的称呼也由小米、志明变成米师傅、米老师。技术传开后,蜂农们争相请他帮助买蜂具,他受到了启发:多年来忻州的蜂业受制于服务行业,当地和附近竟没有一家卖蜂具的,要想发展忻州蜂业,要想推广先进的养蜂技术,离不开经销蜂具的服务体系,必须尽快开一个蜂具门市。他变卖了村里新建设几年的住宅,向亲朋好友借了部分资金凑了两万多元很快就在县城办起了晋北唯一一家蜂具门市。门市开业后成了当地和周边地区蜂农们的联系中心,他的妻子成了这个小门市的店老板,他也除了照看蜂场外常到门市部接待各地蜂友,向他们传递信息,传授技术,开展咨询服务,解难释疑。
  1990年,由于天气潮湿,大批蜂群染病,疫情蔓延快、损失重,这是一种忻州养蜂史上少见的蜂病,忻州3000多箱蜂有三分之二被传染,又没办法防治,不少人找到志明,而他也从没见过这种病,于是他带上病蜂标本,一个月内往返北京三趟求教专家,查明病因叫白垩病,并拟出防控措施,带着药物回到忻州,逐户找到受害蜂群,送药上门指导防治,使这场严重的蜂病得到了控制,他被蜂农称为忻州市的“蜜蜂医生”。
  进入九十年代,忻州蜂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一大批大中型养蜂专业户的出现和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标志着全市的养蜂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备了商品生产的规模和实力。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逐步为市场经济所取代。原服务于蜂业的土产、外贸等官办企业相继关停并转,散布于边远农村和偏僻山区的广大蜂农受相对封闭的环境条件的限制,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很难摆脱盲目生产的风险。1992年很多蜂农不摸市场需求信息生产了大量的蜂花粉卖不出去,生虫霉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993年市场蜂花粉行情好、缺口大,当地蜂农却因上年的教训而弃粉取蜜,生产的蜂蜜产量大,外地市场有缺口,结果又因无人牵头,分散的货源组织不起来坐失良机又造成积压,蜂农们受市场的捉弄无法生产,养蜂业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看到这些,志明心里很着急,这不是某几个人能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有一个组织牵头,联合广大蜂农共同面对市场。他找到时任忻州市人大副主任的郭秋池和市农业局副局长毛培成,向他们详细反映了有关情况和他的想法建议成立一个蜂农的联合组织。他的意见得到两位领导的全力支持和赞同,于是他们共同发起筹划成立忻州市蜜蜂协会。他们做了简单的分工,志明熟悉基层蜂农的情况,由他负责跑基层,他骑摩托跑遍了全市大部分的乡村,广泛征求了蜂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推荐出理事会成员候选名单,起草了协会章程,办理了民政和科协等管理部门的有关审批手续。购置了办公设施和用品,安装了电话,印制了资料……。成立协会缺资金,志明说他愿意全力赞助支持,没有办公室,志明在自家拥挤的住宅内腾出一间房供协会办公,经过三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完成了协会成立的前期工作。

三、大展宏图

 

  1994年9月23日,忻州市蜜蜂协会正式挂牌成立。同日,筹备多时的北关蜂疗卫生所也在忻州市新建南路东一巷隆重开业。对于这一蜜蜂界的盛事,忻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市委秘书长于崇良等领导同志亲自到会祝贺,忻州市人大副主任郭秋池等领导和北关村委负责人亲自为协会成立和卫生所开业剪彩。
  蜜蜂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忻州养蜂业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在本次会议上,志明被选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负责协会日常工作,并且兼任了蜂疗卫生所所长。对此,志明激动与兴奋,同时,更觉自己的责任重大。
  志明虽然身体单薄,但他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象辛勤的蜜蜂一样,从来不管苦和累。白天常常因工作而忘记了吃饭,晚上工作屡屡加班到深夜。志明对工作极端认真、极端负责任的精神远近闻名,凡事要么不干,要干一定要干好。今天的事必须今天干完,绝不会推到明天。从事养蜂事业30多年来,他就是这般舍身豁命干过来的。
  协会成立后,志明着眼长远,面向全市各县区,带动广大蜂农,大力开发当地蜂业生产。为了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便于联系蜂农,及时为他们解决疑难,志明积极出谋划策,创造性地开展协会工作,建立了协会会员活动制度、会员培训制度以及会员信息交流制度,把散居全市各县的蜂农联合起来,他们真正把协会当成自己的家。
  几年实践,成效明显。协会真正成了忻州市乃至周边地市蜂业生产的技术推广中心、信息传递中心和实体服务中心,全市养蜂业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好势头。据统计和测算,现在忻州全市蜂业从业人数已发展到4000多人,蜜蜂饲养量已增加到6.7万余箱,年产值达到了2400万元。2006年,忻州市蜜蜂协会由于工作突出,被中国科协评选为全国百强农技协会,并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成为全国蜂业界唯一入选的农村专业协会。
  作为负责忻州市蜜蜂协会常务工作的主要领导成员,米志明在协会的总体安排下,在各级领导的积极支持下,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组织调查当地蜜粉植物资源,更具有针对性地指导养蜂生产。通过开展蜜、粉、植物资源调查,基本掌握了当地的60万亩蜜、粉源作物和30多种野生蜜、粉植物的分布状况和开花泌蜜规律。为科学有效地指导蜂农追花夺蜜,组织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大提高了全市蜂业生产的效益。
  二是积极开展技术、信息服务,推动养蜂事业的科技进步。蜜蜂协会成立以来,坚持每年春季举办技术培训班和信息交流会,引导、组织广大蜂农学习科学养蜂技术,将以前单调的生产蜂蜜扩展为蜂王浆、蜂花粉、蜂蛹等七大类二十几种产品。为了解决蜂农的买难、卖难问题,引导当地蜂业进入市场,协会还与全国13家加工蜂具蜂产品单位和6个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帮助蜂农购进生产资料,推销蜂产品。
  三是开展科学研究,引深蜂产品的开发利用。协会将蜂疗卫生所作为科研基地,应用蜜蜂及蜂产品对人体实行医疗保健,经10多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蜂疗卫生所已在全省小有名气,为上千名患者解除了病痛,而且在国际蜂疗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蜂疗即是利用蜜蜂及其产品供人体医疗保健的方法。众所周知,蜜蜂采收的花粉,花蜜,蜂胶和分泌的王浆,蜂毒,蜂蜡以及蜜蜂幼虫均可入药,用于人体的医疗保健,是一种纯自然疗法。
  1995年,志明应邀自费赴杭州参加了国际蜂疗保健学术研讨会,那时候,米志明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熟悉蜜蜂的优势,全力开发蜂疗保健这一神奇而独特的技术,为患者解除痛苦,让更多的人通过蜂疗达到保健和美容的目的。在会议期间,他利用一切机会与国内外专家广泛接触,会上认真听讲,细心做笔记,会后虚心向他们请教。他深知,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在以后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志明都觉得那次杭州国际蜂疗保健会议收获很大,对于他办好忻州第一家蜂疗卫生所起了重要作用。
  最初,志明在自己和家人身上小范围试验,取得疗效后,才逐步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临床实践证明,蜂疗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哮喘、前列腺炎、神经痛等顽症有独特疗效。蜂疗卫生所开办以来,累计接待患者4000多人次,经临床治疗统计,有效率达95%,治愈率达80%以上。当时官方媒体<<忻州日报>>多次报道了这一消息,更多的人认识了蜂疗这一新技术,患者从全国各地闻讯而来,使蜂疗卫生所更加繁忙起来,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通过多种途径支持所长米志明,鼓励他一定要再接再厉,深入研究,拿出更新成果来,填补忻州医疗界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蜜蜂协会主要领导郭秋池、毛培成更是关心蜂疗卫生所的发展,经常深入所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及时为米志明排忧解难,支持他真正把蜂疗保健当作一项大事业搞下去,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这一时期,志明的《蜂产品生产销售与蜂疗保健相结合市场潜力大》、《蜂产品与人类健康》、《一种神奇的自然疗法-蜂疗》、《蜂产品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综合治疗》、《开办蜂疗卫生所的一些体会》等论文陆续在全国性报刊、杂志发表,并引起广泛关注。米志明这个名字在古城忻州乃至三晋大地越叫越响,成了人们的议论中心。紧接着,来自患者和读者的各种信件雪片般飞来,有向他表示感谢的,有向他咨询各种技术性问题的,有向他表示支持、表示祝贺、表示敬佩的,分门别类,各种各样。
  1997年,又一次机遇让志明眼界大开,把蜂业开发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这一年金秋时节,他应日本养蜂研究所、日本蜂针研究会邀请,第一次飞出国门,在东京参加了第四届国际蜂疗保健、蜂针疗法研讨会。这是一次全世界蜂疗界的盛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各国近300名学者。中国大陆代表共31人参加,志明是山西惟一的代表。在本次研究会上,米志明题为《蜂疗用于晚期肝癌综合治疗》的论文引起广泛关注,被推荐为大会第四篇论文宣读,并录入国际蜂疗专刊,采用英、汉、日、韩四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
  会议期间,志明还随代表团一起参观、访问了日本蜂产品加工企业、蜂疗、蜂针科研单位。尤其日本琦玉养蜂株式会社给他留下印象最深。日本琦玉养蜂株式会社是日本国内较有影响的代表性企业,创办至今已有88年历史,主要从事养蜂、蜂产品加工、蜂疗蜂针、包括研究检测、产品销售等,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经营模式,由于琦玉养蜂株式会社的努力,使其享誉内外,曾受到日本天皇和日本首相的嘉奖,成为日本享受到国家最高奖赏的惟一一家集养蜂、蜂产品加工、蜂疗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志明参观、访问期间,受到了很大启发,学到了许多东西。数年过去了,现在每逢谈起起那次卓有成效的访问,仍然感慨万千,激动不已。
  志明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养蜂只为收取蜂蜜的时代即将过去,国外有人预言,一只蜜蜂卖多少钱的时候已经为期不远了。人们通过食用蜂产品、蜂针刺激、养蜂活动和蜂场自然因子治愈了疾病,获得健康长寿。在当今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蜂疗保健是自然疗法中一种疗法,蜂产品被世界公认是没有副作用的营养保健食品。因此,蜂产品的前景十分广阔,是正在开发、探索的科技新领域,也是我们这代蜜蜂研究者的紧迫任务。
  米志明作为忻州市蜜蜂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蜜蜂界行业带头人,他在全力开发蜂产品和深入研究蜂疗保健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发挥蜜蜂传花授粉的作用,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增收。
  蜜蜂是被人类早已列入益虫的昆虫,它不仅奉献给人们甜蜜珍贵的蜂蜜、蜂王浆等蜂产品,这是人所共知的,而更大的贡献则是传花授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关资料显示:蜜蜂每采集一公斤蜜,需要采访200万至500万朵鲜花,为植物授粉的作用可想而知。
  近几年来,志明与蜜蜂协会配合政府科普宣传,在当地栽培面积较大的农田、果园和蔬菜大棚开始蜜蜂授粉示范,取得明显效果。据调查和农民直观所见,果园经蜜蜂授粉,落花落果现象明显减少,尤其是一些授粉树搭配不合理的果园,经蜜蜂授粉,避免了落花落果现象,同样夺得了丰收。油菜田经蜂群授粉后,结籽率提高50%以上,很少出现空果夹;葵花经蜜蜂授粉后,籽盘从里到外结实整齐,解决了常见的空壳现象;瓜类大田经蜜蜂授粉后,再不需要人工辅助授粉,尤其在温室大棚栽培的黄瓜、西葫芦、西红柿等通过蜜蜂授粉,取代了人工喷洒化学激素的大量工料投入,既节省了费用,又避免了药物污染,草莓大棚经蜂群授粉后,替代了人工使用鸡毛掸子授粉的工序,坐果显著提高,大棚草莓的常发病害——灰霉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据有关科研单位统计,经蜜蜂授粉后,可使果树增产30%-35%、油菜增产50%、葵花增产30%、大棚蔬菜增产50%以上,甚至成倍增产。
  近年来,蜜蜂协会在全市推广果园蜜蜂授粉13万亩,油菜蜜蜂授粉6000亩、葵花蜜蜂授粉24万亩、瓜类蜜蜂授粉2万亩,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
  看似一些简单而枯燥的数字,可谁知这些数字背后浸透了志明多少心血与汗水?志明是个干得多说得少,甚至只干不说的人,而且干起来不顾一切。为了蜜蜂授粉获得成功并使之逐步普及,他在乡村有时一住就是几十天,而几十天当中绝大部分时间都与他的蜜蜂们一起生活在田间地头,温室大棚,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做纪录。农民朋友看着心疼,劝他休息,为他做了可口的饭菜送到地头,他被深深地感动着,可他还是照样玩命地工作,每逢转场运蜂几十个上百个蜂箱装车卸车他都要亲自干,累得一脸灰尘一身汗。有一次,他带车去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为几百亩果园实施蜜蜂授粉,由于山高坡陡,汽车开不上去,几十箱蜜蜂全靠人工搬运,他一挽袖子就和司机干起来。谁知车上的蜂箱刚搬了一半,天突然下起雨来,通往果园惟一的一条羊肠小道马上滑得不能走了,他和司机急得头上汗水和雨水一起流,在驾驶室里两个人稍微喘了口气,又冒雨干了起来。待最后一箱蜂搬运到目的地后,两个人终因气力不支,泥也不顾、水也不顾,在一棵果树下面躺下了,两个人只顾喘气,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事后一连几天,志明因雨淋感冒,高烧不退,水米不想进肚。
  志明说,世间之事,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尤其是科学之路,决没有平坦可言,更何况,我们刚刚起步,条件又差,不亲自干怎么能行。
  实事求是地讲,从事养蜂事业30多年来,志明已经致了富。随着事业的发展,他也成了一方名人。许多事情已经无需自己亲手去干,只要说句话,安排部署一下,人力物力什么都不差,加之身体不大好,无论如何也应该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保重身体了。可志明就是放不下,不是不相信别人,怕别人干不好,而是自己闲不下来,坐不住。他觉得他的幸福与快乐只有在工作中获取,干活是快乐的,工作是快乐的,特别是从事自己热爱并为此已经付出了大半生心血的事业,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没啥可说的。
  志明就是这么一个歇不住的人。
  应该说,在忻州市蜜蜂协会的指导下,在米志明的带动下,曾被视为闲散产业的忻州蜂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业人员多了,队伍素质提高了,养殖数量增加了,养殖规模扩大了(全市养蜂规模达50箱以上的有380户,达100箱以上的有66户),蜂产品的开发也取得了成效,忻州蜂业已经大踏步向前跨进了。但志明在深入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随着养蜂业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忻州蜂产品的规模不大,流通不畅所带来的弊端正日益显现出来。歉收年养蜂户惜售产品,待价而沽,蜂产品市场货紧价扬,丰收年则产品大量积压,低价销售亦无人收购,损害了蜂农的利益,挫伤了蜂农的积极性。
  几经筹划,志明在有关上级领导部门和广大蜂农的支持下创建了忻州市五台山蜂业开发中心,并担任法人代表,总经理、董事长。
  在忻州蜂业发展史上这一举措无疑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四、任重道远

 

  2001年挂牌成立的忻州市五台山蜂业开发中心在风光秀丽且无污染的五台山山区组建了大型联营蜂场,在忻州市开发区设有五台山蜂业蜜蜂园总部。中心还担负着周边14个县市的六万多箱蜜蜂病虫害防治、蜜蜂新技术培训、蜂产品收购销售等业务。中心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科技优势、良好信誉和经济实力把本地产品及时销出去,把外地的产品及时引进来,既稳定和活跃了当地市场,解决了广大蜂农买难卖难的问题。同时,通过经营获得合理利润,进一步增强了自身实力。目前,中心已成为忻州蜂业界的龙头老大。
  通过不懈努力,原忻州市五台山蜂业开发中心升级变更为忻州市五台山蜂业有限公司,基本实现了最初构想。公司下设大型示范蜂场、绿色蜂产品基地、蜂产品加工厂、产品检验、化验中心、蜂产品批发部、蜂疗研究所、蜂业专业合作社,还在忻州市区设有四个蜂产品专卖店;在太原、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地设有公司销售网点。“公司”生产的鲜蜂王浆、活性王浆、分花种蜂花粉、蜂蜜、雄蜂蛹、巢蜜等蜜蜂保健系列产品远销省内外,颇受消费者的青睐,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品牌”,“质量连续合格及放心品牌骨干企业”;被质量万里行评为“质量连续合格企业”;被省科技厅定为“民营科技型企业”;被省质量监督局评为“山西省产品质量合格企业”;被忻州市消费者协会评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先进单位”、“诚信单位”;2004年中心的五种产品经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认定为“绿色食品”,2007年成功续展,成为山西省首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蜂产品企业;2006年7月“中心”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11月五台山牌蜂蜜产品被国际蜂产品博览会评为金奖产品;2007年9月五台山牌全系列产品获得了qs认证,成为山西省首家通过qs认证的蜂产品企业;2008年1月份五台山牌蜂蜜被农业厅评为“山西省名牌农产品”;2008年3月五台山蜂业又荣获“国家免检企业”,2008年,五台山蜂业的生产基地,被国家标准委员会评定为“全国农业蜜蜂养殖标准化示范区”。这些都为成为全国行业的龙头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谈起五台山蜂业有限公司,志明说:“如果没有忻州蜂业这个基础,就不会有现在的“公司”。只有先固根本,才能枝荣叶茂。30多年来,为了忻州养蜂业的发展,为了带动更多农民兄弟富裕起来,他不仅付出了心血与汗水,而且在经费上也掏腰包付出了不少。他捐助蜜蜂协会的会务费、资料费、日常办公费十年来累计已达5万元,为获得技术和信息,支出会议费、旅差费、电话费、租车费累计10余万元。蜜蜂协会成立后,为了便于联系蜂农及时为蜂农提供信息、传授经验,创办了一份内部小报《忻州蜂业》。小报内容丰富、传递及时,深受蜂农欢迎。这份小报所需经费自然全部由志明自筹。小报从写稿、编辑、校对、印刷、发行所有的活儿都由志明自己亲手干,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让家人帮忙,但从来不计报酬。对于这件事,许多人不理解,他自己花钱,自己受累,印出来之后,还要跑腿把小报分别送到蜂农手中免费让他们看,这到底图个什么?志明的回答却非常简单:为了让更多的人摆脱贫穷,靠科学养蜂致富,为加快忻州小康建设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十多年来,米志明应邀参加在国内、外召开的国际养蜂、蜂产品蜂疗保健方面的学术研讨会5次,全国性的各种学术研讨会20多次,并多次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并曾获全国“优秀论文奖”、“科技进步奖理论二等奖”。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蜂疗保健学术研讨会上米志明撰写的论文在大会上发表,并用中、英、日、韩四国文学载入国际蜂疗保健会刊。米志明还兼任、担任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山西省蜂业协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省农技协常务理事、市蜜蜂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政协委员等职、与此相关米志明的荣誉也接踵而来,曾荣获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山西省科技厅评为“山西省农村致富能人”,山西省农业厅人事厅评为“省级农村拨尖乡土人才”“优秀畜牧经纪人”“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十大农民科技状元”“山西省科技金牛一等奖”“十佳科技工作者”“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委组织部人才办经严格审查米志明被评定为“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并享受政府津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九届高层经济论坛年会上荣膺“中华知名专家”。 
  米志明,一个在苦难中度过童年,在困境中艰难创业,风风雨雨几十年如一日执著地追求、献身于养蜂这一甜蜜事业的新型农民,终于获得了成功,迎来了梦中的鲜花与掌声,被人羡慕、被人崇拜,为农民兄弟争了光。如今的米志明已年过花甲,本该放松放松自己了,可他偏不。他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农村、农民。作为科技带头人,作为先富起来的农民,我还有责任带动周围更多的农民兄弟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米志明分析说,忻州市地处五台山山区,蜜粉源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北方最为理想的养蜂基地之一。据目前的生产规模测算:正常年景蜂产品年产量可达2000吨以上,而目前当地的产量仍不达500吨,可见潜力很大,蜂业开发前景广阔。产业兴,则行业兴;行业兴,则事业兴。五台山蜂业有限公司,已经进一步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将更多的带动蜂农走上致富之路;五台山牌系列蜂产品,将争取在三年内成为全国名牌产品,只要忻州蜂业界广大蜂农依靠科技,共谋发展,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张茂田



非常财富榜人物

非常财富道

台内名人名僧

道商行遍天下

国学开示

大观园

非常财富道文学

五台山大世界

上善文化

网刊(珍藏版)

李作家道文学

五爷灵验司甘霖

文殊开智悟大千

朝台听荷心

非常财富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