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财富 首页

第2970/门神秦琼尉迟恭    阿弥问弘愿老禅师:门神是哪两位?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原始的门神是神荼和郁垒,而影响力最大、流传最广的则是唐代的秦琼和尉迟恭‌,钟馗则作为特定时期的重要补充‌。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因梦中得钟馗捉鬼相助,钟馗也被奉为门神‌。在当代中国特别是山西一带,门神普遍是秦琼和尉迟恭‌,为什么会是这两位呢?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在唐太宗时期,唐朝开国功臣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恭(尉迟敬德)。传说他们曾守护唐太宗免受鬼魅侵扰,因此成为民间广...
第2969/杨枝甘露的来龙去脉    阿弥问弘愿老禅师:在观音菩萨传统造像中,左手持杨柳枝祛病辟邪,右手托净瓶倾洒甘露普度众生。古印度佛教中,杨枝(齿木)为洁齿祛病之物,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柳树崇拜结合,逐渐演化为消灾解难慈悲救世的象征‌。杨枝甘露有什么来龙去脉?菩萨号圆通,降生七宝林中,千手千眼妙真容,端坐菩陀宫,杨柳枝头甘露洒。重点说说这个?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杨枝甘露的由来与演变,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文化渊源与民间智慧。唐代《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
《如你所愿》(小说推文系列)                                        文/李松阳      篇一 飞入晨曦(小说推文)                &...
第2967/参智得无所得却显妙果    阿弥跟五台山弘愿老禅师说:心经云:“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所得相。智即能观之知,得即所证之理。无智则能观知空,无得则所空境空。般若智慧观照所得之真空实相亦空。一切法自相皆空,能取、所取不可得故,于一切法无所取著,能从此岸到彼岸故。    无所得即空慧,体无相之真理,心中无所执著无所分别,是曰无所得。无所得故而得,即是得,即是现观,即是无上正等正觉,即显彰妙果。...
第2966/无乱即定,水善不争    阿弥跟五台山弘愿老禅师说:《六祖坛经·顿渐品》第八品与《道德经·上善若水》第八章虽分属佛道思想体系,但核心精神存在深度互证,尤其在“自然无为”“超越二元对立”及“利他无争”等维度上相通相融。请您分述其要?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其核心思想互证:破除执念,回归本然‌。‌    《坛经》:顿渐不二,自性为本。‌六祖慧能强调“法本一宗”“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否定神秀“住心观净,长坐不卧”的渐修法门,...
第2965/一个人独处久了会疯吗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有人问一个人独处多久会疯?阿弥觉得好笑,一个人学会独处是处静养生最好的一个途径,有大作为的人都喜欢独处,避免外来的干扰。但有的人独处久了,的确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一个人怎样学会独处呢?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多数人‌短期独处一周内,能从中获益,如放松身心、激发创造力。但‌太久独处‌时,有的人会出现焦虑、心慌和睡眠障碍等应激反应。‌持续独处超过一个月‌,不少人会陷入抑郁状态,表现为兴趣丧失、...
第2964篇/心里恨透了老公怎么报复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有的女人心里恨透了老公,比如丈夫对岳父母没有孝心,对娘家的亲人不施以援手;比如丈夫对妻子最关心的事不理不睬,甚至阻碍和破坏妻子达成心愿。妻子恨透了他,通常会以生活不和谐或出轨报复。冤家夫妻什么报复才是最好的,别说慈悲为怀了业障,就说报复有什么狠活儿?        弘愿老禅师听罢阿弥的问题,捻着佛珠,目光深邃平静,缓缓开口道:心若有尘天地窄,眼中无物众生亲。&...
第2963篇/三皇五帝主流说法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三皇五帝普遍的说法是谁?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三皇五帝普遍的说法,历史记载虽有多种版本,但最主流且被广泛接受的说法如下:    三皇‌:燧人氏(天皇)、伏羲(人皇)、神农(地皇)。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引导人类进入熟食时代;伏羲创立八卦、统一部落并确立龙图腾;神农(炎帝)发明农业耕种和医药,被视为医药鼻祖。‌    五帝‌:黄帝、颛顼(zhuān xū...
第2962篇/五台山道场佛魔共舞,不可随便供养吗    不久前五台山发生了一件僧人将供米扔出寺外的特大新闻事件,身为五台山人阿弥不得不说,五台山菩萨最灵,魔也最多,虽为大智文殊道场,但凡圣同居佛魔共舞,广大信众一定要明白地狱门前僧道多,不可随便供养,徒增罪过。    阿弥痛苦地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五台山到底是个什么道场?菩萨最灵为什么魔最多,他们损毁信众慧命,随便供养是不是罪过极大?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近道无魔,修真有份。观自己...
第2961篇/如你所愿 同体大悲(小说推文篇三)    若离蜷缩在病榻上,瘦削的肩膀因呕吐过而抽搐。重疾扶阳用重剂热药,可她虚弱的身体能经得住吗?天天喝药胃里翻江倒海,她抱着睡枕,冷汗浸湿鬓发,镜中人形销骨立,眼窝深陷。    手机在衣袋里嗡鸣。指尖微颤,她摸出屏幕,是阿弥的信息:    “身体即道场,病痛是砺心的磨刀石。此刻在生命的荒原跋涉,正是灵魂扩容的必经地。莫失信愿行,为父母活着,为天下病苦的人活着,活出榜样和希望,忘掉自己浴血...
第2960篇/参无苦集灭道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怎样参四谛苦集灭道之无?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心经云:“无苦集灭道。”观四谛观我,无我即无苦、无集、无灭、无道。参悟四谛之“无”,需从般若空性的角度切入,核心在于观照“无我”而证得空性。    理解“无苦集灭道”的本质。苦谛指人生诸苦,如生老病死、求不得等,集谛是苦的根源,如贪嗔痴等烦恼,灭谛是灭除痛苦的涅槃境界,道谛是通向解脱的修行方法,如八正道等。‌  &nb...
第2959篇/无我利他,利己见性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六祖坛经》第七品机缘品和《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的核心精要?两者如何通融互证,怎样才能无我利他转化为利己成就?不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前头,将天下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这样忘我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见性。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机缘品中六祖慧能与弟子、官员的一系列对话,展现出禅宗“直指人心”的教学智慧。    法海问“即心即佛?”六祖答:“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指...
第2958篇/遇到正缘是什么样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人遇到正缘的感觉,就像寻寻觅觅选一件衣服,突然眼睛一亮瞬间心动,心生欢喜一样,这种内心愉悦与可持续的幸福感,源于灵魂的默契,有一种似曾相识久别重逢的熟悉感,是前生缔造的因缘吗?    然而,现实世界中多数人的相处彼此无法融洽,很难包容对方的不完美,想法也难以契合,沟通不畅烦恼重重,常常处于孤独状态。这显然不是正缘,却是夫妻一场,活生生地一起过了一辈子。为什么不是正缘,也是夫妻呢?  &...
第2957篇/安全感来自于哪里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安全感虽然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需求,需要稳定的物质和感情的基础,也需要精神的支撑,但安全感并不是来自于外求,而是内在强大的自己,就像一只鸟儿的安全感,并不是它足下登的树枝有多结实,而在于它翅膀有多硬。一个人的安全感到底来自于哪里呢?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现在有太多太多的人迷失了安全感的方向,找来找去,让自己成为最没有安全感的人。‌鸟不依树枝,‌枝终断,翅常新。‌世事无常,风雨摧枝,而鸟振翅凌...
第2956篇/女人长相变凶了什么原因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有的女人因为每月周期性的生理问题,或停经后会突然变得凶巴巴的;有的女人因爱情受到严重挫折,对男人产生了不信任感,甚至失去了温柔的气质;有的女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心不再那么软,长相也变凶了。这些都是业障的原因吗?怎么破解呢?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此非业障,实乃生命功课的显现,是无常之相的因缘,是相由心生而来。女人‌生理如潮汐‌,月经停经之变,皆为地水火风重新调序。雌激素如退潮,肝气易郁结...
第2955篇/女人难过情关,男人难过什么关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女人难过情关,男人难过什么关?很多人说,男人难过美人关,男女都一样,一生都摆脱不了情色所困,为什么会这样呢?也只有经历情色无常,才能更好地见到自己的本心,难道不忌情色顺其自然才是大戒之道?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女人困于“情关”,常因感性深陷情感执着,易为情所伤。明知无果仍难割舍,甚至牺牲事业自我,根源在于过度将人生价值依附于情感关系,而因生育需求更重情感联结。&n...
第2954篇/如你所愿,心灵飞向更高的维度    阿弥坐禅完后,看到微信上若离说:“阿弥,我心里好烦啊,天天吃着药能不烦吗?”    阿弥回道:“癌症,不是命运的惩罚,是心灵向更高维度跃迁的跳板。天天暗示自己,‘越来越好,如你所愿!越来越好,如你所愿!’让你的心灵飞向更高的维度,依止愿力的药,就是阿伽(jiā)陀药,它能调动自性的能量,提高自愈力,将基因变异的白衫魔化为天使。”    阿弥又跟弘愿老禅师发微信说,老禅师啊,刚才若离说经常...
山西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各大学录取分数线:最低191分能上 开设院校及位次2025-06-22 08:19:50文/刘洋铭测一测你能上的大学山西物理历史化学生物政治地理    分一键分析我能上的大学在山西招生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学有: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大学。其中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为:248分、其中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为:356分、其中安...
第2953篇/参无无明,亦无老死尽     心经云: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无无明,无老死,都是无吗?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一切法从因缘生,从因而生,托众缘转,本无而有,有己散灭,缘合则成,缘散则灭,三世相续,永无间断。无明至老死,凡十二因缘。无生亦无生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一切诸法,本无自性,虽无自性,非如兔角龟毛,有名无实,名曰法有。&nbs...
第2952篇/自性己度 谷神不死    五台山弘愿老禅师:《六祖坛经·忏悔品第六》精要。    五分法身香。戒香:断除贪嗔痴慢疑;定香:面对境缘心不散;慧香:观照自性不执着;解脱香:不染善恶得自在;解脱知见香:广学多闻证菩提。五香皆需内熏心性。    无相忏悔。忏前愆(qiān罪过)悔后过,三业清净偈:“念念不染愚迷、骄诳、嫉妒,往昔罪业永断”。非形式跪拜,乃念念自觉。    自性三皈依。皈依觉(佛)、正(法)、净(...
第02951篇/阿弥陀佛是哪位佛祖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很多人搞不清阿弥陀佛是哪位佛祖?佛本无相,正如《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既然无相,为什么还有阿弥陀佛,还有诸多佛祖?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是西方极乐净土的教主,又名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因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而得名。据《无量寿经》记载,其于久远劫前发四十八大愿,建立净土接引众生。    阿弥陀佛与佛教创...
根据搜索结果,全国各省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中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并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大专院校情况如下:一、明确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且开展校企合作的院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涵盖图像处理、动画制作、虚拟仿真等方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78。‌校企合作‌:与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访企拓岗和技术交流活动2122。‌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数字媒体技术为重点建设专业,课程包括UI设计、网页开发等,学生可通过工作室参与企业项目1617。‌校企...
第2950篇/心经为什么不能随便读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心经为什么不能随便读?我认为读经“三殊胜”,不能违背“发心、正行、回向”的原则,如果一边杀生作恶,一边念经,大口吃肉,默念心经,即视为不敬不诚!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不诚不信,是大愚痴,心经能量再大,也不会感应。这样随便读经的人,甚至还很执着,每天读,读了几年忽遭不幸,又迁怒于心经害人,从此亵渎正法,慧命立断。老禅师啊,是这样吗?    弘愿老禅师轻抚白须,颔首道:“阿弥啊,汝见地深...
第2949篇/数字的起源与奥秘    阿弥跟五台山弘愿老禅师说:您谈谈数字的起源及奥秘所在,吉祥数字有哪些?数字与真言一样具有神奇的力量吗?比如,注视柔和的初生阳光,默念00300五分钟,能摄入阳气,改善视力,让眼睛变得明亮。或者冥想心里和光沐浴,默念“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能够疗愈眼疾,明目益智。其中隐含着怎样的奥妙?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数字的起源从结绳记事到宇宙法则,奥妙无穷。数字的雏形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的刻痕记事,...
第2948篇/四大皆空,空到底是什么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四大皆空是指什么?地、水、火、风本质为空,物质世界本质为空,一切皆空,这个空到底是什么?看破红尘放下对物质的执着,真能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吗?人不死道不生,人活着就离不开物质对生命的供养,怎么会是四大皆空呢?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地水火风四大皆空,一切皆空,这个空是指缘起性空,一切现象都没有独立、永恒、不变的实体。佛教认为,所有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离散而灭,没有独立自性。&nb...
第2947篇/参无眼界无十八界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十八界,都是空吗?何为十八界?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诸法悉无我,平等如虚空。自性本不生,空性圆寂故。知诸法自性空,则十八界空。    十八界是六根(感知器官):眼、耳、鼻、舌、身、意(主观能力);六尘(感知对象):色、声、香、味、触、法(客观现象);六识(认知作用):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眼识是第一识,耳识是第二识……意识是第六识。...
第2946篇/坐禅守中,离相生般若妙用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坛经坐禅品五,六祖具体说了些什么?坛经品五的坐禅之道和道德经章五的守静之道如何通融互证?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坛经品第五——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
第2945篇/爱一个人是世欠吗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很爱一个人是前世欠的吗?爱几个人怎么办?佛学是如何解决的?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很爱一个人”的因果本质是情债与业力牵引,是前世情债的业力偿还。    弘一法师曾开示:“上辈子最爱你的人,就是这辈子你最爱的人。我们不断地还债,离开是还清了,前生不欠,今生不见。” 此观点揭示深爱之人可能源于前世未了的情感纠葛,今生相遇是业力牵引的必然。    ...
第2944篇/越来越好 如你所愿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我阿弥此生闻道,朝闻道夕可死,今生最大的愿心就是见天地见自己,圆成佛道,往生极乐世界。我知道闻道一百零八种烦恼障,每走一步都异常艰辛,顺成人逆成道,如何才能圆成大道,如心所愿?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人这一生,常常被业力牵引,唯有摩诃愿力可以改变业力,唯有摩诃愿力,可以改变命运。只要你能有一心向善为道的菩提愿力,就能一切如你所愿,摆脱烦恼,成就一百零八愿。你人生中所遇到的事情,都将是你闻道...
第2943篇/儒学非毒害 是文化血脉吗    阿弥问五台山弘愿老禅师:有人说儒家思想毒害中国两千多年,真的是这样吗?传承儒家文化如何与时俱进?佛家与儒家可以通融互补吗?    弘愿老禅师说阿弥啊,儒学非毒害,是文化血脉。它是传统文化精粹的一部分,它的嬗变与新生深蕴华夏不朽的灵魂。    有人言儒家思想毒害千年,然而历史之音绝非简单的非黑即白。儒学的真面目,恰如青铜宝器历经沧桑,虽有斑驳锈蚀,却也深蕴华夏不朽的灵魂。所谓“毒害”,常源于后...

友情链接

126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