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本质就是普世价值 - 非常财富


     什么是儒家思想?很多人,包括很多学者都认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礼治,德治,人治。是维护长幼有序,尊卑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还有人认为是中庸之道……这些观点都是对儒家思想的错误解读,儒家思想的真正精髓并不在此,儒家思想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是“普世价值”。

    孔子为什么要创立儒家?孔子是在“礼崩乐坏”的周朝末年宣扬一种维护“礼乐”的思想,也就是在社会道德体系全面崩溃的时候宣扬理想的社会道德。即孔子试图找到一种能让全社会接受的“普世价值”,以重建社会的道德体系,让每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我们说任何一种自然规律必然有其适用范围,任何一个社会道理必然有其时代局限性。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普世价值”,而不是“尊尊”,“亲亲”这些表面上的东西。如果纠结于儒家思想上表面上的方式与方法而抛弃儒家思想的核心与本质,则属于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甚至于是捡了毒药,必然导致儒家思想被淘汰。历史上的“大儒”们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代圣立言”就成了历代儒家学子的最高追求。

  自从孔子创立儒家,孟轲谈“性善与仁”,荀卿论“性恶与礼”,子思著《中庸》,董仲舒写《春秋繁露》,立三纲五常;孟坚编《白虎通义》,将儒学神学化;再到扬雄写《法言》,孔颖达编《五经正义》,随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先后兴起,再到顾王黄三大儒以“经世致用”重解儒学。儒家思想在历史上不断地被重新解读,以适应社会环境的改变。但它最核心的东西却始终没有变过,这个核心就是找到一种衡量社会道德的基本准则,以维护社会道德,也就是宣扬普世价值。

  朱熹说:“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圣人所以‘穷理尽性而至於命’,凡世间所有之物,莫不穷极其理,所以处置得物物各得其所,无一事一物不得其宜。除是无此物,方无此理;既有此物,圣人无有不尽其理者。所谓‘惟至诚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与天地参者也。’”,王守仁说:“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现处用功”,黄宗羲说:“盈天地皆心也,变化不测,不能不万殊。心无本体,功力所至,即其本体。故穷理者,穷此心之万殊,非穷万物之万殊也。”从这些“大儒”的言论中,我们很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儒家是在寻找一种“理”,而儒家所寻找的这种“理”,就是“道理”,就是一种能让社会普遍遵守的道理,也就是“普世价值”。

  任何一个社会体系要正常运转,必然需要一定的社会道德,若社会道德全面崩溃,就意味着社会体系全面崩溃。其结果就是人们开始自相残杀,大范围的动乱不断,人口锐减。儒家思想的最核心本质就是让社会找到一种普遍遵守的“道德标准”,让人们自觉的遵守这些“道德标准”,也就是普世价值。

  今天,我们说宣扬国学,复兴儒家。决不是复兴儒家表面上那些维护礼乐,维护封建尊卑秩序的方式与方法,而是继承儒家思想中“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的精髓,宣扬“普世价值”,让全社会的民众找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才是真正的复兴儒家思想,才是真正在复兴国学。(梦雪2012/0407)

  后记:前段时间开了一个贴子——《中国历史沉思与哲学考察》,后来因为俗务缠身,加上写得也不太满意,就暂时中断了。忙碌了一段时间,又慢慢清闲了,我还是会将这个贴子继续写下去,不过,以后会分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信仰、社会制度、思想……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考察。



非常财富榜人物

非常财富道

台内名人名僧

道商行遍天下

国学开示

大观园

非常财富道文学

五台山大世界

上善文化

网刊(珍藏版)

李作家道文学

五爷灵验司甘霖

文殊开智悟大千

朝台听荷心

非常财富自媒体

阿里 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