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爷庙方丈释禧生法师 - 非常财富


    五爷庙方丈释禧生法师


    雄浑壮阔的文殊道场五台山列峰竟秀寺庙林立。那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和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又构造了五台山的特殊形象。吸引着无数中外善男信女和天下八方游客前来瞻礼朝拜,游山观光。五台山腹地寺庙群中心的万佛阁五爷庙又依天下人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无灾无难、永享太平的心仪,塑造了五顶文殊化身成龙,五文殊形象五龙王俗称五爷。五爷解救万民、普济天下、护持众生、消灾免难、有求必应为己任。多少年来,五爷庙每日的朝拜者数以万计。香火远胜那些古刹大寺。八十一岁高龄的五爷庙方丈    释禧生法师就在五爷庙以身垂范,默默无闻地操持寺事佛事。为五台山佛教事业奉献了一生的心血和智慧。
    释禧生法师俗名张仁义,他是土生土长的五台山佛陀文殊弟子。1930年正月二十二日出身在五台山古土东台沟的一个贫寒之家。七岁那年秋,时逢政治动荡,战火烽烟四起,父亲张拴劳把他送入显通寺出家当小和尚侍佛学文化,拜显通寺照廉为师父,照廉和尚祖籍在河北曲阳县,一九三七年事变前后,是地下党派遣到五台山寺庙的联络人,公开身份是显通寺师傅以收徒弟讲经为掩护。当时显通寺三十多人的小和尚班由老安庞秀才执教,以认字、练字、《三字经》、《百家姓》为主要功课,以后即是《五经四书》,另外兼练抄写经文。在师傅和师爷的教诲下,他和师兄师弟们一同上课求知,他的佛学和文化长进甚快,自幼受到佛境的净化。
    随着抗日战争战事深入。他们家人由东台沟近迁营坊村求生计。照廉师傅从事抗战地下党秘密活动日趋频繁,纵然回到五台山,也是暗宿五台山文殊洞或龙泉关的益寿寺。所以与师傅接触见面的机会与日俱减。师傅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所以说,他自幼出家为僧受到了照廉爱国爱教,以身垂范的感化。照廉师傅常说:“好的不用管,赖的管不成”。这句话反应了照廉师傅浪漫的、重在自觉地讲学管理模式。师傅的榜样,注入了他童年的记忆:那就是聆听佛陀之声,领会文殊教义,明白抗战道理。师傅形象的伟大和崇高,影响了他的一生,不屈不挠为佛教奉献。《五台县志》“佛教”一章中写到:"抗日战争时期,五台山寺庙成立了僧众救国同盟会,建立了僧人自卫队,有一百多名青壮僧人参加,并在分队长慈荫带领下,配合八路军、游击队,多次袭击日军。并有照廉、悟全、索进、怡寿、海如、常珍、常青、含坚、白天才、白贵喜等四十多名和尚、喇嘛,申请参加了八路军,走上抗日前线。”
    使他最刻骨铭心的是在1943年秋,那年他十四岁,驻扎在五台山皇城的日本人,最后一批撤退,退却时日本人劫持他和师兄义庆给他们背上往城区送行李,当日徒步跋涉、翻山越岭八十里,经金阁岭到达田家村。机警的两个小和尚恐遭日本人的杀害,当晚偷跑返程住宿于新庄村,第二日攀山往金阁寺,第三日回到显通寺。连日的奔波跋涉受苦有惊有险,保回了性命。难忘师兄义庆在返程少军梁踏残埋的地雷丧命。他在悲痛中憎恨日本帝国主义罪恶滔天。是政治动荡,是战乱的烽火等因素,在土改运动开始,部分五台山寺庙遭到破坏,好多僧人还俗,显通寺的小和尚班不得不解体,他从此还俗回归故里。他们的师兄弟们受到了社会的歧视,曾有无家可归,无门可投,无路可走者,在战乱的绝望中自杀身亡。成为当时小和尚悲惨命运的写照。以后漫长的岁月,经历政治运动,他没有离开五台山这片故土,接着双亲谢世入土,他以种菜为生,在学大寨运动中,他单身只影,进门一把火,出门一把锁,白天劳作,晚上经卷为伴。胸装佛陀,守着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苦度年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文殊弟子,弟子文殊无相望。时光演进到1978年,党的宗教政策逐步落实,五台山成立了宗教事务办事处,招回了文化大革命遣送出去的僧人,国家发给生活费,供应粮油,五台山佛事活动得以正常开展。当年有小和尚经历还俗的张仁义,时年已四十多岁,又重整僧衣,受召唤而回到普化寺,在三印和尚的名下,历时半月正式挂单受戒,取法号释禧生,享受国家发给生活费等待遇。接着受五台山宗教事务办事处宗教处的分配委派去黛螺顶从事佛事。他不忘自己是佛陀弟子,在毁损失修的寺庙出力奉献。在跟随黛螺顶常珍师傅的十多年里苦心精进,认真承传佛教文化的精华,把放焰口打普佛当作修习要务,他已能担当维那一职。在履行正式放焰口仪式上,头戴呲卢帽,手执法器,身着祖衣,已是能拿得起,放得下的金刚上师。所以,他在这十多年的修持
念佛,护持佛法,积德积善,是他一生为僧,脱凡修养精进的重要阶段。
    1993年五台山管理局宗教处派其到万佛阁五爷庙出任方丈,他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弘扬静土,庄严文殊道场。五爷庙是一处汉藏僧侣共处的寺庙。他认为藏传文化和汉传文化都是中华魂,共同维护民族团结是僧人的神圣职责,他牢记佛陀教义,平等待人,平和处事,汉藏是一家。怀抱这种教义理念,扩建修缮寺庙。在万佛阁五爷庙近二十年来,他在这藏汉一家的氛围寺事中深研经卷,主持佛事。他能够手口相传,经常与殊像寺和尚茎达等共同研究经典,念诵和佛事操持,逐步把这一传统文化保留下来,最终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使五爷庙走向繁荣,月月日日朝拜者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他人已暮年,依然默默无闻地操持佛事,率领弟子们护持佛法。每天手不离经卷,口不离佛号,经声伴着人生,以一个普通僧人的身份出现在居士信众眼中。有做佛事放焰口的,他总是不顾年高体衰,竭尽全力率弟子们奉献。每当谈起万佛阁五爷庙寺事兴旺,他总是谦虚,豪无贪功之意,表现了一个五台山僧人的高贵品质。
 
                                                        
                                                              作者:王隆和
                                                             2010年6月24日作于五台山



非常财富榜人物

非常财富道

台内名人名僧

道商行遍天下

国学开示

大观园

非常财富道文学

五台山大世界

上善文化

网刊(珍藏版)

李作家道文学

五爷灵验司甘霖

文殊开智悟大千

朝台听荷心

非常财富自媒体

阿里 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