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它是印度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与老庄思想、魏晋玄学联姻而孕育的一枚无花果。它在华夏大地独树一“枝”而开出两叶:一是以神秀为祖的北宗禅。神秀悟入佛法的偈语是: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它完整地、高度地浓缩了印度佛教“戒——定——慧”三阶段清修方式,以“渐悟”为特点,选择山林寺庙,结跏趺坐,面壁数年,才能进入“万般已忘机”的境界,渐悟入道。它基本保留了印度教的精义和执着坚毅的参悟韧性。一是惠能为祖的南宗禅。惠能悟出佛法的偈语是: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它完全抛弃了印度佛教的“戒”和“定”,而以“顿悟”为特点,无需选择场所、打坐入定,只要做到内心空寂、直指本心,就能顿悟入道。由于它的方法比较灵活简便,很快为文人士大夫接受,禅悦之风便在这一阶层盛行。诗人与禅师接席,目接机境,耳闻传语,于是诗禅联袂蔚为风气。正如元好问《答俊书记学诗》所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我个人还是比较欣赏南宗禅的参悟方式。我的看法也如作者所言:买山归隐,削发为僧,只是形式上的出家;一个人只要六根清净,内心空寂,“心光如满月”般“自性”澄明,身居世俗也能顿悟成佛,获得禅悦,而且无拘无碍,远比出家为僧、肉身具戒、身披衲衣、被种种清规戒律约束来得方便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