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马克思 - 非常财富


     回到马克思----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实践 
 
 ---------------------------------------------------------------------------------------------------------
    2002年我给社科院研究人员作了一次学术报告,主题是---《回到马克思》。后来又在山大、财大及几个学术会议上讲过几次。当时有一家学术刊物要发表,我没有同意,原因是不想惹麻烦。5年后的今天,我将它贴在博客上,供大家批判。

----------------------------------------------------------------------------------------------------------

    苏东解体是历史发展的偶然现象,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社会化、经济计划化、管理科学化、生产现代化,并没有出现垂死迹象,这是历史的偶然现象,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本文试图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回到马克思
                                  ――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已经有近100年的实践,这100年的实践为世界政治思想史、经济发展史留下一笔宝贵财富。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社会主义阵营已不复存在。无论我们在感情上是如何不愿意接受,但有目共睹的事实却是社会主义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重挫。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局面?它是历史发展的偶然现象,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呢?
    列宁曾断言,帝国主义是寄生的,腐朽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历史的实践是,自由资本主义从20世界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垄断竞争代替自由竞争,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出现了资本社会化、经济计划化、管理科学化、生产现代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机勃然,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这一现象究竟是属于历史的偶然现象,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
    上述两个问题是近20年来理论界争论非常激烈的问题,它使马克思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主要来源于实践,重新回到马克思,使我们认识到过去我们曾经耳熟能详却熟视无睹的马克思的一些基本论断,其实是弥足珍贵的!
    马克思一生有两大重要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理论,由于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有三个要点:一、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前进的;二、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推动的;三、归根到底,历史的发展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存在决定意识。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细胞――商品作为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通过商品蛹化出货币,货币蛹化出资本,资本蛹化出剩余价值,发现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发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实质是攫取剩余价值;发现资本的本性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发现资本和剩余价值都不是物,是物的外衣下掩盖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现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对剩余价值的无尽的追逐会引发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从而加深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在矛盾不可调和时,就会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从而工人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得出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
    上述两大发现,使马克思对未来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作出大胆的设想。
    我理解,马克思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实质性目标的设计,可以归纳为三条。
    1.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的极大丰富;
  2.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机会公平、公正;
  3.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在个性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上述目标的实现,有三个前提条件:
  1.城乡差别要消失;
  2.工农差别要消失;
  3.脑体力劳动差别要消失。
  马克思曾遵循唯物史观,充满信心地预言,构成上述理想目标的社会主义因素将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英、法、德、美等国出现。
  今天,当我们环顾世界,放眼全球,不禁要对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关于理想社会描述的实质性、概括性,以及他预言的科学性、准确性而折报。因为,任何一个领会了马克思理想社会实质内涵的人,任何一个尊重客观事实,又遵循科学理性的人,都会在实践面前承认,当今发达国家和社会,在它们各自的主流方面确实是大大趋向、接近了上述马克思的理想目标。
  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趋向、接近了马克思理想社会的目标呢?
  这需要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病根诊断谈起。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致命病根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大机器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客观要求在全社会配置资源,而私人的高度垄断,为追逐高额利润进行着在全社会范围内来讲是无计划的、盲目的生产,这样就导致资源在浪费,矛盾在积累,最终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
  针对这一根本性矛盾,马克思提出了根治的办法:
  1.外科手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2.内科疗法:(1)对资本家征收高额累进所得税制;
              (2)高额累进的遗产税制
                 (3)充分的社会失业保障制
  3.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19世纪90年代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制和普选制进行合法斗争的必要性和意义,指出:“过去那种自觉的少数人带领着不自觉的群众通过起义和街垒巷战实现突然袭出已经不合时宜,利用普选权开展议会内外的合法斗争……已经成为无产阶级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
  以上三种解决资本主义沉疴痼疾的方略,在后来的实践中都不同程度发挥了作用。
  我们先考察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病根的诊断和预言,一下子变成了笼罩西方的现实,在一片惊恐声中经济学家凯恩斯“政府干预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主张,被时任总统的罗斯福采纳,施行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罗斯福新政”。当年罗斯福新政中,影响最深,最有效应的干预政策,恰恰就是马克思开列的“内科疗法”,即高额累进所得税制、高额累进遗产税制和充分的失业保障制,这些规制通过立法程序变成可操作,可执行可运行的法律法规。无怪乎,罗斯福新政实行之初,受到大垄断财团的强烈反对,他们称罗斯福为“红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北美包括北欧、西欧、大洋州的资本主义社会长期推行马克思的“三良方”,生产更加高度社会化了,垄断家族财团(洛克菲勒、西门子)都一个个在萎缩或只剩一个招牌、产权早已社会化了,美国2.75亿人口中有1.7亿人持股,除未成年人外,所有人几乎都有金融资产。可以说,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家包括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以及政治家,活学活用了马克思救世良方,终于使当今资本主义不仅消除了临危、濒死的状态,反而活力四溢,生机盎然,甚至大面积地大范围地出现了社会主义实质因素的成长。
  概括起来,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及其发展规律,有以下几点体会:
  1.按照马克思唯物史观,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孕育于上一种旧的社会形态之中,旧的社会形态越发展,新的社会形态的萌芽越发育,马克思讲“工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要解决那些由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孕育着的新的社会因素。”《法兰西内战》在《共产党宣言》中,他讲“在旧社会的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按照唯物史观,当今发达国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因素,表现出一定的活力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信息社会。网终经济的全球性贯通,使垄断企业的生产在全社会范围内不再是盲目的,而是与全球资源配置联系在一起,因为马克思断言的资本主义的病根――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垄断之间的矛盾得以缓和了。
  3.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我调节在增强。在“三大良方”根本调节手段之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更大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手段强化了。利用税收、货币、信用及其他政策使经济发展避免了大的危机。如美国联邦货币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人们形象的比喻格林斯潘打一个喷嚏,美国股市就患一场感冒。
  4.资本国际化趋势在增强,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超常的发展,大大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抗风险能力。
  5.随着生产率的提高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已不再是无产者,美国60%的居民持股(除小孩未成年之外的全体),都有了自己的金融资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时间在增多,资本家对工人已不再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那样,延长工作时间,加大劳动强度来榨取剩余价值,而是不断改善劳资关系。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实行5日工作制。劳资关系由对抗、对立变为亲和,矛盾得以缓和。
  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吸收工人参加管理,增加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失业救济金足以维持失业工人正常生活,实行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工人收入的绝对量和相对比例都在上升,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的趋势在减弱。
  归根到底,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发生着相应变化。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资本主义并未出现列宁预言的那种局面,但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怎样变化,它仍旧是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个理想社会,它有很多令人讨厌的地方。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资本主义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不是还要通过工人阶级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呢?以我的看法,这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暴力革命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生产关系的逐步演进,是会越来越少的。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解释,我找不到更多的论据来支持我酝酿已久的观点,所以不敢妄加预言。
  接下来再谈社会主义实践问题。
  迄今为止,九十年代以前的13个社会主义国家已所剩无几,阵营不复存在,锐气大大挫伤,社会主义实践遇到很大的问题。
  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什么会顷刻瓦解?所有谈苏东解体原因的文章,不外乎以下几条,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本国党政的官僚化,脱离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等等,这固然是其中的原因,但不是本质的原因。
  本质的原因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都违背了科学的唯物史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代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社会形态处于封建制占主体的基础上建立的,它不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自然生成的,是“嫁接”的社会主义,是在封建经济基础相当浓重的母本上嫁接的社会主义。“嫁接”的社会主义,也可以生存下来,但它需要相当长的过渡阶段,而苏联,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后,1936年宣步建成社会主义,1939年提出向高级阶段共产主义过渡,1946年宣布一国可以首先进入共产主义。急于求成、主观冒进,违背规律导致最终解体、崩溃。
  马克思晚年,(逝世前两年)一位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写信问马克思,象俄国存在土地公社的这样一个落后国家,可以不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马克思回信说,可以,他说,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意即可以跨越工人阶级蒙受屈辱的资本主义社会,但马克思同时指出,前提是落后国家在先进国家胜利之后,在先进国家帮助之下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必须要学习吸收资本主义的已有成果。有的学者把马克思上述论述作为俄国、中国这些落后国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依据是荒唐的,马克思到死都认为最先进入社会主义的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事实上,过去的社会主义阵营,不仅在分配上存在平均主义的均田制思想,在政治上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如个人集权,领导职务终身制,指定接班人,以党代政,官僚主义,裙带关系,拉帮结派,买官卖官,干部特权,重人治轻法治等等,都是封建主义的残余。这就意味着,“嫁接”的社会主义反封建的任务还很重。
  我国1949年建国以后,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阶段,这是毛泽东同志一个伟大发明,它既区别于旧民主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区别于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阶段,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发展趋势。
新民主主义允许资本主义因素存在,可惜的是,这一阶段仅仅维持了7年,到56年就宣布“一化三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
  苏东巨变后,邓小平在总结国际国内经验基础上,指出我们这个社会主义是不够合格的,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指出这一阶段是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进而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否定苏联体制),并提出生产力标准。我把邓小平这三条归结为“邓三句”,“邓三句”是邓小平理论的概括,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提出一整套变革理论与政策措施,从而避免了中国激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存在,而且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分配中的按资分配等都是资本主义因素,但它在现阶段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实事求是。
  归纳以上论述,得出下列结论:
  1.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马克思分析的人类社会的五种形态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跨越的;
  2.社会形态的演进,归根到底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建筑、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只能在“对称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3.落后的生产力产生不了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即使产生了,必带有诸多局限性和旧痕迹,需要下大功夫进行改革。 (摩尔晓德070130)



非常财富榜人物

非常财富道

台内名人名僧

道商行遍天下

国学开示

大观园

非常财富道文学

五台山大世界

上善文化

网刊(珍藏版)

李作家道文学

五爷灵验司甘霖

文殊开智悟大千

朝台听荷心

非常财富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