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社会主流意识,春晚只会越办越糟(摩尔晓德 110212 )
每年春晚之后,都有无数评论。越到后来,批评声越多。有人归结为众口难调,有人说审美疲劳,有的讲春晚弱智化、有的说春晚低俗化。所有批评大都集中在语言类节目上。因为语言类节目最能反映社会现实。
依我看,语言类节目招来诟病的根本原因是他脱离了社会主流意识。将讽刺矛头一次次指向社会底层,而将人们关心的官场腐败、物件飞涨、房价高企、两级分化等等重大题材都在一次次审查中枪毙了。
按今年语言类节目总导演马东的话讲,观众的“笑是不假”,是的,观众是在笑,但也仅此笑笑而已,笑过后什么都没留下,什么都没记住,脑子一片空白。
语言类节目是靠一个个“包袱”迎来观众笑声的,但笑过之后要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这才是好作品。否则,就像大街上“裸奔”的人一样,虽然也有笑声,但那什么都不是。
回想当年“四人帮”被粉碎后那年的文艺节目,无论是歌曲还是相声,无论是街头活报剧,还是诗歌表演,人们是那样听得入神,看得开心。根本原因是当时的文艺表现形式和内容迎合了当时社会主流意识,表达出人们十年来对“四人帮”的积愤。
总之,不能过多的指责“本山老矣”,也不能过分批评马东无能,根子不在他们,在表现社会主流意识上,可以说他们无能为力。